2011年开放型经济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
来源: 南通市商务局 发布时间:2011-01-10 19:44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2011年我市开放型经济和商贸流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外资发展质量,工商登记注册外资45亿美元,加压目标50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25亿美元,加压目标27亿美元。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增长10%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和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保持江苏省内前列,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3亿美元,营业额增长5%服务外包营业额增长30%

2011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扩大开放和优化结构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一是坚持并完善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继续实施利用外资季讲评、年考评制度,学习先进经验,推广典型做法。以重大项目建设主题,围绕转型升级和重大项目的引进,展示项目建设成果,研究推进重大项目落户的关键举措;在原有考核办法的基础上,提高对引进重特大外资项目的奖励标准,出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激励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组织开展全市性招商竞赛活动,掀起多轮项目推进和项目建设高潮。二是大力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战略机遇,大力引进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重型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技术含量高、产业层次好、关联作用大、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提升利用外资的层次与水平。拓宽利用外资领域,顺应国际服务业转移趋势,加大对外资国际性和区域总部的招商力度,吸引外资在南通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等。拓展利用外资来源,在巩固港澳台的基础上,把引资的重点向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拓展,瞄准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开展产业招商。加大新兴产业招引力度,瞄准海洋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紧盯发展方向,不断培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大力优化引资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尝试多种融资方式,吸引各类投资基金,按照低成本、规范化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内外上市;以拉长完善产业链、促进外资结构的转型升级为方向,着力实现“以外引外”、“以民引外”。 加大“引智”力度,鼓励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结算中心以及利润核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和团队,带动一批新技术的引进和新产业的发展。四是聚焦项目推进。以“四个一批”项目推进为抓手,重点跟踪一批注册超千万美元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召开重大项目集中会办会,协调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缩短项目落户进程。以鼓励企业增资扩股为抓手,推进一批外资企业壮大规模。积极引导企业增资扩股、参与内资企业改组改造,进一步做大做强,壮大发展规模。以提升城市配套功能和对外形象为目标,着力招引世界知名商业零售企业、城市综合体等外资大项目,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和形象。五是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外资工作机制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着力推进利用外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市区大企业定期沟通联系机制。健全联系外商投资企业联络员网络,定期召开会议,发布外经贸信息,在国家宏观形势发展变化的情况下,精心组织有利于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专题活动。完善行政审批窗口提速增效机制,积极探索项目授权审批制度,进一步提升窗口行政服务效率;对重特大项目提前介入,帮助跑部跑省,根据项目进程提供有效服务。建立外资企业纠纷调解回访机制,及时受理外商投诉,帮助企业释疑解惑,协调处理各类纠纷。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外商投资企业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不断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投资环境。

(二)以建设外贸强市为目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一是优化商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通过培育船舶制造、海工机械、精细化工、新型能源等一批临港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并做大一批新的产业出口板块,提升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积极实施科技兴贸。鼓励外贸生产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贸工研相结合的外贸自主创新体系,建成一批研发设计、检测、标准制订、技术推广、设备共享等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加强出口产品创牌工作,建立国家、省、市出口产品品牌培育机制,支持外贸企业培育行业专业品牌、知名商号,推进服务贸易品牌创建工作。鼓励外贸企业开发使用和并购境外知名品牌,引进和培育一批外贸研发设计品牌。支持外贸企业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二是优化市场结构。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巩固欧美日传统市场,拓展强化东盟、南亚、中东、东欧、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加快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风险分散、渠道多元的市场分布新格局。充分利用自贸区优惠政策,开拓自贸区市场。鼓励设立境外直销“窗口”,引导建立国外营销网络。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引导和鼓励我市1300多家在线国际电子商务入网进出口企业积极运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立和完善网上市场营销和交易系统,实现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等网上展会平台建设。三是优化贸易方式结构。提高一般贸易发展水平,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加快本土化经营。积极培育和引进服务外包、软件和文化出口企业,打造服务外包、软件和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推进出口通关和退税便利化,努力扩大服务外包和文化出口。提高进口贸易经营水平。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新型材料、重要能源资源等商品进口。充分发挥我市港口优势,努力建成大宗进口商品集散地。四是优化主体结构。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国际化进程,鼓励更多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培育一批“专而精”、“小而特”的潜力型、成长型中小外贸企业。实施“扶优扶强”战略,建立重点外贸企业培育机制,发展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先型、综合型、集团型外贸企业,使之成为提升和稳定南通外贸发展的核心队伍支撑点和增长源。有序建设重点出口基地。鼓励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出口产业特点,建设一批优势出口企业集聚、产业链齐全、服务配套、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较大外销规模的重点出口基地,实现自发状态的块状经济向有序发展的优势出口基地转型升级,形成有序引导、错位发展的区域出口新体系。

(三)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加快“走出去”步伐。一是鼓励优势行业“走出去”。引导我市纺织、轻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有序转移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重点引导企业加大对境外矿产资源、农林领域的投资力度,引导企业收购兼并国外知名品牌及销售终端,支持企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我市优势产业研发中心。二是支持重点企业“走出去”。完善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与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强对重点境外企业的跟踪服务,帮助境外企业协调与所在地政府部门的关系,推动企业加快融入当地社会。完善境外投资支持平台,及时为重点企业提供境外投资信息和国别投资政策,积极开展跨国经营人才培训,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三是拓展“走出去”重点地区。有重点地选择适合我市企业“走出去”的国别地区,强化经贸合作关系;加强与重点国别地区的政府部门、商会等中介机构的联系与沟通,推动建立稳定的投资贸易双边工作机制。四是稳步推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推动开展国际工程总承包业务,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增加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综合效益。积极争取利用主权基金担保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建设外派劳务基地,推进外派劳务体制改革,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外派劳务服务中心,调整外派劳务结构。

(四)以推动转型升级为动力,加快开发区优势再造。一是全面推进转型升级。以建设国内先进、省内一流开发区为总体要求,以“集约、集聚、创新、生态”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特色园区、创新园区、生态园区、功能园区、精品园区、商务新区为重点,加快全市开发区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转变,实现从工业经济为主向二三产业并重互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型升级,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区、自主创新的先行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和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新城区。二是全力拓展招商引园。按照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加快建设苏通科技产业园为重点,全面建设锡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海安(杨浦)工业园、海门复华高新技术园、海门海宝工业园等跨江合作开发项目;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岸线、土地等资源优势,广泛拓展合作共建领域,把跨江合作共建园区拓展延伸到沿海地区;充分发挥主城区产业、资金、人才、管理优势,着力推进市区主城区和沿海县(市)、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探索和海内外知名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合作开发新模式,进一步增强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创新推进区镇共建机制,全力整合资源,不断强化省级以上开发区与乡镇重点工业园区的合作开发,充分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有实力的开发区带动乡镇(街道),有实力的乡镇、企业参与开发区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发展。三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坚持对开发区简政放权,确保行政审批、经济管理等各项职能履行到位。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鼓励开发区在新形势下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运作理念,强化开发区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功能,对开发区内从事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的人员,与从事社会管理类的人员,实行不同的工作管理和考核考评,促进开发区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权利与责任、收入与贡献相挂钩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四是调整完善开发区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科学规划、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特色和生态创建、功能完善、合作开发、管理服务和社会贡献等方面的督查与考核。对转型升级各项指标综合排名居前的开发区,由市政府按年度授予“全市转型升级先进开发区”称号。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任用的重要依据。

(五)以建设基地城市为契机,实现服务外包新跨越。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认真执行服务外包发展战略规划,精心打造四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充分发挥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的集聚、示范和辐射效应。二是加强载体建设。加快市区服务外包载体规划和建设,引导县区服务外包载体与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加快发展。三是强化人才培养。积极创建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通过企业招引、专题招聘等形式,重点招引熟悉国际外包业务,精通国际外包运作规范的高中端人才。四是培育特色品牌。着力打造信息技术、网络呼叫、生物医药研发、动漫设计等产业,加快建设“亚洲最大呼叫中心”,扩大南通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六)以扩大开放为重点,提升口岸综合竞争能力。一是全力推进口岸扩大开放。重点突破洋口港、吕四港正式开放申报及相关工作,启动海门口岸开放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兴东机场对外开放。二是加快推进新建码头开放进程。指导振华、港德二期、海油碧路码头查验配套设施建设,协调与查验单位之间的关系,完成中远川崎二期、王子制纸码头、中远钢结构改扩建、振华、一德二期、海油碧路6个泊位码头的开放市级预验收或省级验收。三是倾力服务口岸企业发展。做好振华、王子制纸等沿江临时开放码头和洋口港、吕四港8座沿海临时开放码头临时进靠国际航行船舶的手续报批,协调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满足企业生产发展需要。继续扶持南通口岸大船品牌,会同海事局做好大型船舶进出南通口岸的论证工作,协助船舶代理企业做好“三超”船舶进出南通口岸的报批工作。组织和指导国际陆空运企业构建现代物流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口岸联合办公中心的综合管理,确保联合办公中心的高效运行。加强对口岸协调管理,创新查验监管联席会议和共建活动形式,会同边检站开展爱民固边模范码头创建工作,营造便捷、高效、和谐的口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