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207870/2020-00384 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对外经贸合作    通知
发布机构: 南通市人民政府 文号: 通政办发〔2019〕1号
成文日期: 2019-01-03 发布日期: 2019-01-03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关于加快推进外贸新业态发展的实施意见
索引号: 014207870/2020-00384
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对外经贸合作    通知
发布机构: 南通市人民政府
文号: 通政办发〔2019〕1号
成文日期: 2019-01-03
发布日期: 2019-01-03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关于加快推进外贸新业态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外贸新业态发展的实施意见
来源: 南通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01-03 18:28 累计次数: 字体:[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关于加快推进外贸新业态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月3日



关于加快推进外贸新业态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江苏省委、南通市委关于“推动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外贸新业态发展趋势,着力推进外贸领域改革创新,促进全市外贸高质量发展,现就加快推进外贸新业态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突出业态培育、政策创新、平台支持、环境改善以及人才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植外贸主体、开拓多元市场、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发展水平为根本,加快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为南通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提供新动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高点定位。明确新业态建设在外贸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通过发展新业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我市外贸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步伐。

2.坚持改革创新。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持续推进外贸新业态工作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放管服”改革,营造便利化发展环境。

3.坚持科学规划。明晰新业态发展目标定位,加强前瞻性研究,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路径。完善考核机制,着力培育新业态发展的内生动力。

4.坚持沟通协作。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协作配合,创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新业态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型外贸业态在南通全面发展,互为促进。飞机部件航空维修再制造、外贸集聚区等具有地方特色新型业态形成在全国、全省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五年后全市外贸新业态贸易量占到全市外贸总量的20%以上。通过外贸新业态发展,带动全市外贸结构不断改善,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重点工作

(一)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全面发展。全力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申报工作,力争跻身下一批全国试点。积极发展壮大通州空港产业园“9610”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试点业务,加快启动新建设的海关监管中心投入运营,推动叠石桥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中心、港闸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不断扩大出口规模,保持试点全省领先水平。尝试开展“直购进口”等其他模式业务,依托兴东机场航空口岸吸引国际物流在通集聚。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在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建立跨境电商产业园,与国内外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高园区内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家纺家居、服装服配、电动工具、健身器材、劳保用品等优势产业外贸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出口规模与品牌影响力。支持大型外贸企业运用跨境电商改造传统外贸供应链流程,支持中小外贸企业利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拓展接单业务。加快提升配套服务水平,通过连接金融、物流、电商平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物流、金融等供应链配套服务。〔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南通海关、市外汇管理局、机场集团〕

(二)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可持续健康发展。围绕市场国际化发展目标,增强市场外贸供货组货能力,在市场内设立外贸专区,打破内外贸货源藩篱,并带动市场向家居生活方向多元发展。加大采购商招引力度,通过多个途径、多种形式、多条渠道开展招商活动,特别是加大对目标国客商的精准招引力度。加快国际物流园区建设,解决出口商品拼箱组柜问题,增强试点组货配货能力,打造出口商品物流集散中心。进一步放大试点效应,继续开通国际班列,建设叠石桥国际商品展示销售中心、国际商品组货中心,带动南通国际空港、海安铁路枢纽、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发挥。科学合理配置全市优势出口产业资源,不断丰富试点出口商品种类,形成以家纺家居类产品为主,多种生活产品为补充的多元化产品结构,利用试点的有利政策带动全市产业发展。完善功能平台,在继续完善试点综合管理平台通关环节功能的基础上,加快系统二期建设,进一步拓展到国税、外管、工商、公安、结算等业务环节,真正实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单一窗口”功能。加强试点政策研究,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与跨境电子商务等其他外贸新业态的融合发展,谋求政策和功能优势叠加放大效应。〔责任单位:海门市政府、通州区政府、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南通海关、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外汇管理局、市铁路办〕

(三)提升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质态。培育和认定一批市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试点,扩大企业影响力和服务半径。支持有实力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境外建立海外仓,完善国际营销网络。探索试行外贸综合服务与其他外贸新业态相互促进发展的方法和途径,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提供标准化基础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提供更多的衍生服务和特色服务来提高平台的竞争力,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与中信保、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制、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按照稳中求进、责权相当、风险可控的原则,对认定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海关、税务、外管等部门调整分类管理等级,给予便利化监管措施,构筑适度宽松的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南通海关、市工商局、市金融办、市外汇管理局)

(四)加快飞机部件航空维修再制造加工贸易发展。指导和帮助华夏航空用好用足飞机部件航空维修再制造加工贸易试点政策,在海关监管、两用物项管理、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理上形成一批全国领先的经验做法。围绕华夏航空试点,推进兴东航空产业园飞机检测维修中心、航材贸易及物流配送中心、飞机紧急救援备件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带动园区内飞机配件加工制造、委托技术测试维护、航空物流等航空产业发展,推动全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责任单位:通州区政府、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南通海关、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五)加快推进外贸集聚区建设。推进外贸集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外贸功能平台、企业孵化平台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集商务办公、创新创业、产品展示、会议沙龙、教学培训、酒店餐饮为一体的外贸商务集聚区。引导各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市区重点围绕商务写字楼招引总部企业、大型企业国际事业部及外综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驻集聚;县(市)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提高产业集聚度,完善园区外贸功能配套。制定完善《南通市市级外贸集聚区培育方案》,在市区范围内率先认定一批市级外贸集聚区并逐步推广到各县(市)。〔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南通海关、市工商局、市外汇管理局〕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外贸新业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统筹研究和推进外贸新业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协调解决外贸新业态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及时总结新业态发展规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积极争取国家、省试点政策。各县(市)区要根据实施意见确定的工作目标,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强化工作考核,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进外贸新业态发展工作。

(二)优化发展环境。以构建具有南通特色外贸新业态发展生态圈为目标,全力打造适合新业态培育、发展和壮大的环境和土壤。积极营造适合外贸新业态培育壮大的政策环境,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各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在外汇、税收、通关等方面调整适应试点发展的标准,解决试点新情况与原监管政策的矛盾,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营造适宜外贸新业态培育壮大的生态环境,在创新创业中将新业态列为重点,营造外贸发展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和发展环境。

(三)加快平台建设。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拓展电子口岸功能,发挥电子口岸在新业态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外贸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外贸新业态发展过程中的大数据应用。依托开放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家级高新区以及电子商务产业园、特色楼宇等,创建各具特色的新业态园区。加强省级公平贸易工作站建设,搭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进出口企业和国内外律师事务所等共同参与的预警工作网络和工作平台,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四)加强市场开拓。加强外贸新业态宣传推广力度,将新业态推广与全年招商引资活动相结合,借助国际知名互联网平台、省级以上媒体平台,持续扩大新业态国际国内影响力。支持企业利用新业态新模式创建自主品牌,支持企业利用亚马逊、易贝、阿里巴巴等国际知名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外贸新业态参与主体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展会服务机构合作,围绕重点目标市场和“一带一路”市场,参与打造“海外南通名品”整体品牌形象,提升南通外贸整体品质。

(五)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在市县两级外贸政策中加大对外贸新业态的扶持力度,通过精准施策,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主体和功能平台融入新业态发展。设立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在平台建设、信息化建设、品牌认证、境外营销网络、宣传推介、会议展览、招商引资以及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加强高层次外贸人才引进和培育,落实相关人才政策,为外贸新业态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关于加快推进外贸新业态发展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