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来源: 南通市商务局 发布时间:2022-01-22 15:31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编制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8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发〔2019〕4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40号),加快推进南通市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助力建设“一枢纽五城市”,根据《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发〔2020〕26号)、《江苏省“十四五”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及《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商务局编制了《南通市“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编制过程

一是开展课题研究。市商务局联合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专题开展了南通市服务贸易发展(2021-2025)研究,调研组以“立足南通,放眼全国”为规划编制基本原则,借助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国字号”智囊,通过举办专题座谈、实地走访重点企业、重点载体、对标城市,于去年年底完成了《规划》初稿。二是广泛征求意见。《规划》征求全市商务条线及市有关部门的意见,组织召开了规划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了部分县(市)、区商务部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三是开展规划衔接。先后与商务部服贸司、江苏省商务厅等上位部门沟通,分别与商务部《“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省商务厅《江苏省“十四五”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南通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等进行对接。四是组织专家论证。分别于5月20日、6月24日、8月27日召开专家论证会,并根据专家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五是提高编制质量。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规划》(送审稿)。2022年1月19日,经市政府同意印发。

三、主要内容

规划坚持以“南通制造”带动“南通服务”为主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大机遇,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建立南通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打造国际知名的服务贸易特色样本区、长三角服务贸易联动发展示范区、江苏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重要增长极,提升“南通服务,通达四海”的城市品牌知名度。规划主要由七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发展条件。从服务贸易规模、产业基础、地理区位等方面分析了南通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优势与瓶颈。

第二部分:发展环境。分析了宏观政策、经济形势等对南通发展服务贸易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部分: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南通服务贸易发展定位于打造国际知名的服务贸易特色样本区、长三角服务贸易联动发展示范区、江苏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重要增长极。目标到2025年,服务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继续保持全国有地位、全省有优势的发展态势,形成市场主体活跃、创新能力跃升、结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优良、要素流动畅通、公共服务便利的新发展格局。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南通经济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第四部分:重点发展领域。基于服务贸易十二大领域,结合南通实际,运用标杆比较、SWOT分析等研究手段,区分优势领域与潜力领域,采取不同发展策略。优势领域包括了建筑工程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运输服务、维修维护服务、加工服务,主要突出国际化发展的思路。潜力领域包括医药研发服务、工业设计和技术研发服务、旅行服务,体现以技术发展支撑新兴服务发展的思路。对短板领域金融保险服务提出了进一步起步提升思路。突出以新出海口建设为引领,培育货运代理、船舶代理等运输服务新增长点;突出以开放平台为依托,探索航空、高价值设备保税维修再制造新业态,进一步做大做强服务贸易。

第五部分:空间布局。以统筹布局、错位发展、因势利导为基本原则,立足各县(市)、区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提出了“一核多极”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一核”由创新区、崇川区服务贸易“城市服务中心”及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城市服务组团”共同组成,促进生产生活服务贸易业态的融合发展。“多极”以海安市、如皋市、如东县为北翼,启东市、海门区、通州区为南翼,结合优势产业,发挥重点园区、专业载体和各类产业集聚区的支撑功能,打造多个特色鲜明的服务贸易发展“极”。

第六部分:主要任务。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和空间布局,共提出8个方面的工作任务。一是打造便利环境,包括落实服务贸易相关政策、复制创新举措。二是创新发展模式,包括促进货贸、服贸协同发展,加快数字贸易创新,强化供应链,内外贸联动。三是促进双向开放,包括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国际服务进口,跟踪对接区域协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四是培育贸易主体,包括引进外商服务企业,支持制造业主辅分离、外贸数字化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五是完善平台建设,包括载体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六是强化人才供给,包括引进高端人才、培养专业人才、促进人才集聚。七是加大招商力度,包括开展多样化招商、建设招商体系、对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八是健全统计体系,包括改善统计方法、跨部门数据采集、统计队伍建设、监测与考核。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机制保障方面包括协调机制、考核机制以及协作机制。政策保障方面包括优化政策体系、加大财税支持、提升便利化水平。服务保障方面包括金融服务体系、风险防范体系以及国际化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

政策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