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对外经贸、口岸管理2005年工作总结
来源: 南通市商务局 发布时间:2007-10-26 10:11 累计次数: 字体:[ ]
  2005年是“十五”最后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省外经贸厅的指导下,以巩固和提升在江苏开放型经济第一方阵中的位次为动力,抢抓机遇,高点定位,强力推进,奋力开拓,全市利用外资跃上新高,外贸出口增量提速,外经合作保持领先,开放型经济各项事业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实现快速协调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全市“十五”外经贸目标的超额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2005年开放型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利用外资高位攀升。全市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98个,比上年减少35个。协议注册外资50.77亿美元,分别完成考核、加压目标的125.36%、112.82%,增长34.23%;商务部核准南通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协议外资31.09亿美元,增长28.7%,总量列苏州之后居全省第2位,省内排名比上年前移两位。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7.48 亿美元,分别完成考核、加压目标的126.64%、114.23%,增长58.26%;商务部核准南通实际到帐注册外资15.32亿美元,增长55.52%,总量列苏州、无锡之后居全省第3位,省内排名比上年前移一位,利用外资进入全国前十五强城市行列。

  1.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共新批总投资超千万美元大项目198个,比上年增加47个,协议注册外资31.2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61.45%;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东方动力机械设备(南通)有限公司总投资1.8亿美元,品材实业(南通)有限公司协议注册外资9998万美元。大项目明显增多,提升了全市利用外资的平均规模,全市新批项目协议注册外资平均规模509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43万美元。全市外商投资项目到资进度加快,其中2005年新批项目中,已发生到帐的项目530个,占新批项目数的53.1%,到帐外资6.87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39.3%。

  2.外商投资结构优化。全市制造业吸收外资居主导地位,服务业引进外资有所上升。全市一、二、三产新批注册外资2.3、36.5、12亿美元,增长125.46%、15.76%、132.11%,其中第三产业新批项目126个,协议注册外资占全市总额的23.6%。全市一、二、三产注册外资实际到帐0.44、14.4、2.64亿美元,增长87.6%、52.6%、83.7%,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独资经营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形式,新批协议注册外资和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分别占全市总额88.3%、76.5%。全市外资企业增资踊跃,新批增资项目注册外资8.53亿美元,增长173%,占全市协议注册外资总额的16.8%。南通港口集团利用外资进行资产重组获商务部批准,项目总投资3.56亿美元,新批协议注册外资5360万美元。

  3.香港投资大幅攀升。全市外商投资项目来源于72个国家(地区),亚洲地区协议注册外资和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分别占全市的65%、67.5%。在全市新批外资项目中,来自香港地区的协议注册外资和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均列首位,分别达19.87、6.59亿美元。美国、日本、英属维尔京群岛以5.96、4.76、3.27亿美元分列协议注册外资的2、3、4位;日本、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以2.89、1.88、0.79亿美元分列注册外资实际到帐的2、3、4位。

  4.项目推进成效显著。全市重大外资项目落户后推进速度加快。总投资9000万美元的统一嘉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同等规模的嘉吉二期正积极推进。总投资2980万美元的南亚热电竣工投产,总投资2600万美元的富士通微电子二期推进顺利,2006年一季度投产。南通醋纤四期工程丝束生产线竣工,二醋片生产线加紧建设。南通中远川崎二期扩建完成拆迁,扩建工程顺利开工。各县(市)加大重大外资项目推进力度,其中海安青山电子项目完成增资5000万美元,已累计到帐外资4240万美元,2006年上半年投产;总投资近5亿美元的棕榈油项目成功落户如皋港,一期已经形成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一期工程近600亩土地已经落实;总投资9800万美元的姚记(南通)实业有限公司注册外资6000万美元,2005年已到帐845万美元。

  (二)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85.2亿美元,超过常州,跃居全省第4位,省内排名比上年前移一位,增长25.44%。全市外贸出口首次突破50亿美元,达57.93亿美元,总量继续位居全省第5,完成年度加压目标的111%,增长33.2%,比全国出口增幅高3.9个百分点,增幅为近年新高;进口27.27亿美元,增长11.61%。

  1.一般贸易较快增长,外企出口占居主导。全市贸易方式呈效益提高趋势,一般贸易出口35.6亿美元,增长39.1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93个百分点;进料加工贸易快速增长,出口17.7亿美元,增长45.81%;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出口下滑,同比下降27.55%。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9.16亿美元,增长27.98%,占全市总额的67.6%,份额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出口18.77亿美元,增长45.57%。全市私营企业对全市出口贡献逐步加大,出口10.76亿美元,增长93.94%,占全市的比重同比上升5.81个百分点。

  2.纺织服装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占比微降。全市纺织服装出口继续占居主导地位,累计出口纺织品24.66亿美元,增长30.2%,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机电产品出口后劲不足,出口18.06亿美元,增长27.9%,占总额的31.2%,占比略有下降,小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船舶、集装箱、电子元器件、光盘等主产品出口占机电产品总量的一半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量较小,出口3.5亿美元,增长45.8%,占全市总额的6.04%。

  3.重点地区出口平稳,洲际市场全面增长。全市对日本出口17.23亿美元,增长21.07%,占出口总额的29.74%,日本仍为南通最大出口市场,但份额比上年下降2.73个百分点。对美国、香港两大主市场分别出口10.01和4.33亿美元,增长56.69%、29.55%。从洲际市场分析,全市对各大洲市场出口全面增长。亚洲是出口商品的主销地区,出口增幅为26.78%,占比为54.12%。对欧洲、北美洲潜力市场出口增速加快,分别增长24.15%、56.65%;对非洲、拉丁美洲新兴市场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增长13.23%、98.03%。

  (三)外经合作持续走强。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54178万美元,增长14.09%;实现营业额66224万美元,增长42.7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8.89%;新派劳务14028人次,期末在外人数30924人,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1.8%、30.8%;各项指标均列全省首位。

  1.承包工程取得突破。全市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4.29亿美元,占承包劳务总量的79.1%。项目大型化态势显现,新签500万美元以上工程项目12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比上年同期多5个。江苏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接的阿联酋迪拜R757/3双塔房建工程合同额4900万美元,南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承接的苏丹阿尔萨姆水泥厂工程合同额1921万美元、ALSALAM水泥厂工程合同额1850万美元,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承接的阿尔及利亚灾后重建700套住宅项目合同额1500万美元。

  2.外派劳务稳定增长。全市正在实施的承包劳务项目分布于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阿尔及利亚等71个国家和地区,新开拓了阿塞拜疆、安哥拉、西班牙外派劳务市场。日本、俄罗斯为南通外派研修生和劳务的最大市场,全市共向日本派出研修生4353人,增长10.37%;向俄罗斯派出建筑劳务2441人,下降24.9%。全市外派劳务领域继续拓宽,电子装配、食品加工、机械操作等劳务外派取得新的进展。

  3.境外投资难中有进。全市新批4家境外企业,分布在南非、美国、阿联酋,总投资310万美元,中方协议投资172万美元。

  (四)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开发区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吸收外资、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全市各级各类开发区新批协议注册外资39.82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78.4%,份额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3.18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75.4%,份额比上年下降2.3百分点。全市开发区业务总收入1580.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54亿元,分别增长43.8%、70.7%。南通出口加工区对外贸易实现高速增长,进出口3.23亿美元,增长574.8%,其中出口1.49亿美元,增长613.7%。

  (五)口岸指标创出新高。全市口岸进出口吞吐量1829.7万吨,增长25%;其中进口1117.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出口711.8万吨,增长109.6%。完成集装箱运量30.5万标箱,与上年基本持平。南通口岸进出口总额71.63亿美元,增长17.86%;其中出口30.28亿美元,进口41.35亿美元,分别增长25.76%、12.68%。

  二、2005年主要工作

  2005年是南通开放型经济在新平台上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一年。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攻坚克难,促进利用外资强劲增长

  1.持续行政加压推动。在连续两年利用外资实现“撑杆跳”、开放型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推动南通开放型经济率先全面融入苏南的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全市开放型经济特别是利用外资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亲自率队赴境外招商、赴基层调研,协调和解决重大项目洽谈、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后,全市先后召开每个季度招商引资讲评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例会等专题会议,组织县(市)区分管领导赴山东、广东学习考察,现场观摩,相互促进,破解难题,研究对策,持续鼓劲升温加压,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外经贸局和市招商引资推进办公室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修改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细化推进措施,变强大压力为工作动力,主动搭建上海招商平台,拓宽投资客商来源渠道,加大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和重大活动策划组织力度,更加注重招商引资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加压目标,奋力拼抢沿江沿海开发、国际资本转移等重大机遇,挖掘放大比较优势,积极破解制约瓶颈,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和引资主攻方向,广泛寻求与境内外跨国公司、经贸促进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外资项目来源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实现良性互动,外商投资吸引力持续增强,全市利用外资增速继续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呈现了快速发展、位次前移的良好态势。

  2.精心组织经贸活动。2005年,全市把组织国内外重大经贸活动继续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精心策划、倾心组织,围绕重点地区、重点产业搭建招商平台,按照主攻日韩、巩固港台、拓展欧美的招商定位,重点组织了以“走出去”为主的春季招商攻势和以“请进来”为主的秋季招商攻势,全市共组织近百场境内外招商攻势,节会招商、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企业家办园招商成效显著。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对外招商和城市推介工作,分别率团赴香港、西欧、日本等国家(地区)开展经贸招商和重大项目洽谈活动。5月23日,由南通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5年江苏省产业投资推介洽谈会在日本东京成功举行,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获得省外经贸厅的高度评价。5月27日,在神户举办的“神户--南通船舶工业配套研讨会”,重点推介南通船舶修造行业优势,为船舶配套业招商搭建新的平台。7月28日,依托上海招商网络,在上海成功举办南通市投资商机推介会,推介南通投资环境和最适宜投资与发展的产业。9月23日-25日举办的2005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突出推介江海开发,“沿江开发,江海联动”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28.03亿美元,协议注册外资19.32亿美元,是历届港洽会招商引资成效最大的一次。10月22日-24日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来自12个国家、20个国外城市的60多位嘉宾应邀与会,充分推介和放大南通在世界第六大城市带(长江三角洲)中的比较优势和重要地位,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促进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

  3.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内外环境持续改善,总投资160亿元的LNG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江海并进格局开始形成,大桥效应、江海大开发等因素促使国际资本更加看好投资南通的良好前景。通过扎实有效的推进措施,克服土地、拆迁和大项目审批难度加大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全市重特大外资项目取得新的进展。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经商务部批准注册资本已由8000万美元增资至14.6亿人民币,项目完成后产能由现在的年产70万吨增加到210-240万吨。继洋口港核心项目LNG接受站及240万千瓦燃气轮机电厂获准开展前期工作后,洋口港陆岛跨海通道9月25日正式动工,洋口港进入实质性开发的新阶段。如东风力发电项目一期已经开工建设,二期总投资8.7亿元正在申请注册,三期正在立项申报。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王子制纸项目二期、东丽公司增资1.5亿美元项目积极推进;总投资1.68亿美元的汽柴油机项目首期总投资9800万美元,已注册外资5000万美元。

  4.全面优化投资环境。一是营造全社会参与招商、服务投资的良好氛围。继续开展招商引资的升温、造势工作,在完成上年度全市市级机关引荐外来资金考核工作的基础上,2005年起草出台了《关于对市级机关引荐外来投资、服务招商引资考核奖励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总结、部署引荐外来投资工作,鼓励市级机关根据各自职能参与招商、服务外来投资,严格考核机制,强化督查措施,促进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二是争创最佳服务机关。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服务水平,设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硬件、软件建设跃上新的台阶,窗口共受理办结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近两万件,符合条件的即来即办率达到98%,大大超过了市政府提出的75%办结率目标。继续加强行风政风的社会监督工作,保持与15名特邀行风监督员的定期联系,倾听对机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上门倾听意见等措施,接受社会监督,提高外经贸机关为开放型经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强与外资企业的沟通服务。多层次不定期地召开外商投资企业代表座谈会,通报全市经济发展情况,倾听对投资环境的意见建议,协调企业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外商投诉调解工作,2005年,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中心新受理投诉16件,同比减少8件,投诉办结率87.5%,其中省市领导批示8件,全部办结,依法维护了中外投资者及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有效应对,促进外贸出口快速发展

  1.关注应对出口政策调整。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针对欧美对华纺织品提出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国家纺织品出口管理政策先后进行重大调整。纺织服装为南通外贸出口的传统支柱行业,根据全市纺织品出口企业较多、市场较为集中的特点,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国际市场动态和企业出口遇到的新情况,及时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制定下发《关于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后扩大我市纺织服装出口意见》文件,通过网站和媒体宣传、通报国家《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暂行办法》、《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等政策,并多次举办出口许可证、招标等业务培训班,召开重点联系企业纺织品出口座谈会,积极有效地开展了纺织品出口的应对工作。在中国与欧盟、美国先后签订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后,认真做好2006年度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公开招标工作,全市608家企业获得输欧盟十类纺织品配额分配,603家企业获得输美纺织品配额分配,为企业拓展未来可预见的纺织品出口市场奠定基础,促进了全市纺织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

  2.大力开展外贸促进工作。进一步加快机关管理职能转变,完善与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与出口大户的联系,着力培育机电、纺织行业出口重点大户,大力扶持中小外贸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推动全市外贸可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105家,比上年增加25家,其中6家企业出口超过1亿美元。认真宣传和落实国家、省、市现有出口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做好项目上报工作,密切与市财政的配合,及时做好扶持资金核实划拨。全市共拨付2004年度109个项目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扶持资金274.38万元。组织企业申报2004年度出口机电产品研发资金,江苏海四达化学电源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研发资金50万元。完成2005年度机电产品技术更新改造项目贷款贴息申报工作,9个项目申报贴息金额758万元。认真做好技术贸易促进和管理工作,完成2个技术引进项目、6个高新技术出口产品技改贴息申报工作。大力推进出口信用保险工作,全市18家企业开展信保业务,投保企业数同比增加1.6倍,5家企业获2004年度市财政资助10余万元。积极开展整治和打击外经贸领域欺诈行为活动,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公布举报电话和专项行动整治和打击的重点,250多家企业共同发表了《南通市外经贸企业诚信宣言》,不断创优全市外贸发展环境。

  3.加快培育出口增长点。认真做好商务部授权开展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工作,积极开展新获权企业培训和指导工作,组织开展外贸业务、加工贸易、外贸财务、纺织品配额申报等近30个培训班,培训人员约2000人次,加快了获权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进程。2005年,457家企业(个人)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登记备案,全市实有出口实绩企业1924家,其中当年新增393家。积极推动全市出口商品品牌建设,对出口额较大的品牌列入重点培育对象,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山”牌农药被商务部评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后,江苏百花集团“百花”手帕、江苏九鼎新材料有限公司“鼎”牌产品分获第一、二批“江苏省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市财政分别对获国家、省级出口品牌企业奖励30万、20万元。

  4.推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在深度开发日韩、港澳、欧美等主体市场的同时,鼓励企业开拓非洲、东欧等潜力市场,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巩固和完善交易会摊位分配管理制度,组织优势企业有针对性地参加广交会、法兰克福家纺展、第十届中国江苏出口商品展览会(日本大阪)等10多个国内外重要展(博)览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届华交会,我市62家企业参加,累计成交4145万美元,与上届相比增长10.6%,其中参展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生力军。97届广交会,南通参展企业102家,总成交1.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9.8%。98届广交会,南通参展企业86家,131.5个展位,总成交1.6亿美元,比上届增长5.1%,其中盛唐、铁人、百花、福斯特、罗莱、紫罗兰、南星等七家企业24个品牌展位出口成交较好,占总成交额近20%。

  5.积极推动公平贸易建设。加强WTO规则宣传工作,及时开展涉及我市企业的反倾销立案、贸易磨擦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建立重点出口商品跟踪机制,组织多家企业参加省厅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培训班。主动应对欧盟机电产品“两指令”,组织企业在遭到欧盟化纤布、印度绸缎、欧盟铸件等反倾销调查时参与应诉,2005年我市企业反倾销应诉率达75%,全省最高,企业应对贸易磨擦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南通帝人有限公司针对欧盟中国化纤布出口企业反倾销调查,积极参加应诉,申请市场经济地位,最终获市场经济地位,享受最低税率14.1%,提高了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南通华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继2004年主动应诉美国塑料购物袋调查、获得2.29%的低税率外,2005年又积极参与欧盟聚乙烯反倾销调查。在参与欧美反倾销调查的同时,根据世贸规则,南通企业对国外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倾销积极应对,由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代表国内产业提起的对原产于日本和台湾地区进口PBT树脂反倾销调查,商务部发布2005年第三十号公告予以正式立案。

  (四)勇于开拓,促进外经合作持续领先

  1.突出抓好承包工程。以提升外经合作发展水平为主线,在高平台上继续加大全市外经工作的组织推动力度,不断创新思路,加强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南通建筑“铁军”优势,重点引导外经骨干企业主攻承包工程,突破重大项目,拓展海外市场,全市对外承包工程的份额不断提高,大中型项目突破取得进展。2005年,全市新签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阿联酋承接的承包工程合同额达6224万美元,南通建工集团在苏丹承接的承包工程合同额达3771万美元,位居全市外经企业前列。新加坡、苏丹、阿尔及利亚、阿联酋已成为我市企业承接工程承包的主市场,全年分别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7407、5785、4654、4063 万美元。全省建筑外经十强,南通企业占有五席。

  2.大力培育外经增长点。积极推动企业申报经营权,全市外经主体进一步扩大。江苏帝奥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获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和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获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全市外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凸显主力军作用,9家企业完成营业额超过3000万美元。为推动对外援助工作实现新突破,9月下旬,组织8家具有援外资格的企业在北京召开“南通市对外援助工作恳谈会”,商务部援外司负责人等到会指导,进一步加大援外项目承揽力度。江苏南通三建集团、南通建工集团积极参加援外项目资格预审,数个项目获得投标资格。

  3.促进劳务合作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外派劳务主渠道作用,不断拓展劳务合作新市场、新领域,春节后举办的第4届“南通出国劳务洽谈会”,10家外经经营权企业和35家信誉良好的劳务中介公司在南通市劳动力市场设摊招聘赴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的劳务人员,全市近2500多人参加洽谈会。为切实加强涉外劳务管理,规范外派劳务经营秩序,建立快速有效的外派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处理机制,8月中旬召开全市外派劳务管理工作会议,出台南通市处置境外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南通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签订责任状,明确外派劳务管理职责。市外经贸局还主动联合公安局、工商局等职能部门,对海安、如皋、通州等地外派劳务中介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加大对非法劳务中介的打击力度,有效地维护了对外劳务合作的正常经营秩序。2005年,全市涉外劳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在省、市政府的决策和省外经贸厅的支持下,及时派出工作组赴俄罗斯、加蓬等国处理纠纷,妥善处置了涉外劳务突发事件。

  4.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大力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国家鼓励政策,介绍重点国家(地区)投资环境,深入海门三星等地实地调研,了解民营企业投资意向,学习考察苏南境外投资工作经验,主动做好政策研究和报批服务工作,企业跨国经营意识逐步增强,多家企业正在开展境外投资项目前期的论证工作。

  (五)争先晋位,促进引资载体做大做强

  全面贯彻全省开发区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加快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和开展“争先晋位”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全市开发区管理工作力度。建立开发区工作季度例会制度,推介启东开发区集约用地、建立滨海工业集中区的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开发区化解用地、拆迁等制约因素,大力推进集约用地和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开发区ISO14000认证,加快开发区建设进程,提高重大外资项目的吸纳和承载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全市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全市137家各类园区清理撤销,14家开发区(工业园区)经省发改委等部门初审后上报国家发改委。为努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洋口港开发建设,完成“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更名为“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上报工作,积极推动南通保税物流园区的申报。继续指导、推进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重点编制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导向的50个招商项目,组织多家开发区赴香港、日韩、西欧开展专题招商,主动参与项目推介和引荐外资,协调推进项目报批,加快开发区引资主阵地的建设发展。全市开发区“争先晋位”活动成效明显,12家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协议注册外资、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四项指标在全省的位次分别累计晋升64位、50位、62位和69位。

  (六)突破重点,促进南通口岸扩大开放

  一是全力推动洋口港锚地试作业报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在省级口岸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多次牵头组织跑省跑部,锲而不舍地推进报批工作。9月上旬,如东洋口港区锚地停靠国际航行船舶试作业获得国家批准,洋口锚地试运行的审批取得重大突破。9月24日-27日,洋口港首艘超大型外轮、船长224.99米的巴拿马籍“诺顿”轮在南通洋口港锚地顺利过驳加载19630吨水泥熟料(开航前吃水13.06米),过驳加载试作业圆满成功,为后续洋口港对外开放的申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认真做好口岸扩大开放基础工作。根据年初召开的2005年全市口岸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加大对口岸扩大开放和重大课题调研工作力度,调整上报南通口岸“十一五”发展规划,协助完成如皋港、洋口港、吕四港申请一类口岸对外开放的上报工作,三港对外开放已列入省“十一五”口岸规划。三是加强口岸日常协调管理。进一步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做好“三超”船舶和特种船舶审批服务工作,组织推介国际空运满意工程,协调口岸联检单位做好如皋港区阳鸿码头开放试运行工作,支持民营企业港德油脂码头停靠国际货轮,及时疏理协调港口安全生产与查验监管的矛盾,推动南通口岸联合办公中心配套物流招商工作,改善口岸通关和国际快件运输环境,全力优化南通口岸发展环境。

  (七)服务大局,促进机关效能不断提高

  一是精心组织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上半年,按照市委部署,局党组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教育活动,全局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丰硕,圆满地完成了整个教育活动的目标任务,机关党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提高机关行政能力。围绕市委、市政府开放型经济跨越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制定出台2005年度局重点工作责任目标,科学编制“十一五”外经贸发展规划,重新修订完善机关23项规章制度,完善全局岗位责任体系,着力提高机关整体分析、参谋、作战能力。加强开放型经济重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先后对利用外资的土地瓶颈问题、外贸出口退税政策影响、人民币初始汇率上调对外贸发展影响等课题进行专项调研,形成措施建议,多数已被市委、市政府在宏观决策时吸纳,《关于我市出口退税情况的调查报告》等得到市政府领导的好评。三是抓好政治思想工作。以学习贯彻《实施纲要》为主线,重点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教育、监督工作,不定期专题召开干部民主生活会,采取多种形式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局上下围绕中心工作,在机关获得2004年“人民满意单位”的基础上,全方位认真抓好“五城同创”、政治思想、老干部等项工作,继续对口扶贫困难职工,切实加强机关“三个文明”建设。四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不断提升行政工作的水平,局党组确定把电子政务作为全局重点工作加快推进,集中财力、人力合力攻坚,改版优化门户网站,加快办公自动化(OA)建设,努力营造机关现代化办公新环境。OA系统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多项功能得到应用;调整后的机关网站实用性、服务性更强,点击率大幅上升,机关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手段有了新的提高。

  2005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在形势变化大、面临困难多的情况下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土地、拆迁和岸线资源等问题仍是困扰招商引资的重要因素。二是全市利用外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特大型项目储备不多,外资到帐率偏低,服务业利用外资份额不大、领域不宽。三是部分开发区规划滞后,产业特色不明显,利用外资主阵地作用有所弱化。四是外贸出口结构调整较慢,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较小。五是境外投资总量较小,与苏南、浙江等地的差距有所扩大。

二零零六年一月十四日